本益比是評估股價是否合理的重要工具,但是由於本益比計算的公式分子為目前的股價,分母為過去四季的每股盈餘。
所以當景氣開始開始變壞時,由於過去四季是景氣很好的狀況下,過去四季的每股盈餘相當高,但是股價是反映景氣弱化的未來,所以股價開始往下掉,兩者相除就可以知道股價在高檔開始往下掉時,本益比卻相當的低,例如下圖在94年第一季到第二季時,股價在30幾元,本益比卻只有不到6倍。又例如在97年時為40幾元,本益比只在10倍上下。
但是當景氣開始相當差時,股價往下掉,掉到20幾元,可是由於過去四季的獲利開始越來越差,每股盈餘一季比一季低,所以股價越低,本益比反而越來越高。
例如在90年下半年到91年上半間,股價在12-15元間,本益比卻是15-20倍左右。
所以單純看本益比是不行的,要注意分子與分母的關係。通常分母每股盈餘持續上升,分子上升就是安全的,這個時候本益比低才是相對便宜。
如分母的每股盈餘在高檔往下,分子股價持續下跌,這個時候本益比低並不是相對便宜。
所以要有長期的概念,知道長期的平均股價在哪裡,長期的平均每股盈餘在哪裡,才可以知道其相對位置。配合分子與分母的走勢,才不會被本益比的數字所迷惑。
本益比是不錯的指標,但是由於股價是反映未來,如果你有辦法估計未來四季的每股盈餘,那你自己算的本益比會比公開資訊觀測站公佈的更有用。問題在於你是否能夠預測未來四季的本益比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