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前,金融機構都會為你做投資屬性分析。
看你是積極型還是穩健型,一般人填完問券後,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積極型。
實際上如果遇到多頭,當然你就是積極型的投資人。
但是遇到空頭時,往往無法承受損失,不是認賠了事,就是抱怨理專。
在選擇基金標的時,所有的排名都是用過去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的報酬率來排名。
大家只注意到報酬率的高低,忽略風險(期望損失)的大小。

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就是必須要看三個數字,期望報酬、期望最大報酬、期望最大損失。


如果基金的報酬成常態分配的話,那麼有65%的機會是落在期望報酬率加減一個標準差內。
當然如果你是遇到金融海嘯或大蕭條,那麼可能要加減兩個標準差(95%)或三個標準差。

正常的投資決策以加減一個標準差為假設的情境就好了。


所以你在選基金時,不用管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新興市場、金磚四國....。
只要是符合你的期望最大報酬、期望報酬與期望最大損失的就是你可以買進的標的。

你先看一下B基金的報酬率為20%,期望最大獲利為55%,你就買,有沒有想到期望最大損失為-15%,是你可以接受的嗎?

風險的屬性是先看損失再看報酬。

所以所謂的風險屬性,是列出10筆實際的基金期望的最大損失,看你是否可以接受來做決定的。

當然期望的報酬與損失還有進階的判斷方法。



例如將你所要投資的標的市場從高點與低點分為五等分。
最上面的兩等分為非常貪婪(期望獲利遠低於期望損失的機會很大)、貪婪(期望獲利低於損失的機會很大)。
中間的部份為中性區(期望獲利與期望損失機會相若)
最下面的兩等分為恐慌(期望獲利高於期望損失的機會很大)與極度恐慌區(期望獲利遠高於期望損失的機會很大)。
那麼你的投資風險與投資報酬大概可以了解了。

所以你可以將每檔基金的風險列出,看一下哪檔基金符合你的風險承受度。

然後再配合股市地圖,標出目前可能的期望獲利損失相對的位置。

如果在低檔,獲利的機會高於損失,看獲利比損失重要。

如果在高檔,看損失比獲利重要。

如果在中間,期望報酬,期望最大獲利與期望最大損失都要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