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存貨銷售比雖然是落後指標,可是實際上卻是帶動企業生產的開關。當存貨銷售比降低時,企業會有缺貨的壓力,然後就會生產。
然而存貨銷售比的降低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純粹由於生產太少,存貨自然賣掉了,這個時候當生產增加,補完所缺的存貨,又會在減少生產,所以對景氣來說,是補貨的反彈行情,不會持續太久。
可是如果是因為銷售數量的提高,使存貨銷售比降低,那個就是真正的缺貨行情,會持續增加生產。
如果持續增加生產就會使就業人口增加,使個人所得提高,然後又再增加零售銷售,這個就是景氣回升的良性循環。
還有一個可以讓景氣持久的現象,就是工業生產的持續提高,使得產能利用率提高,到了超過81%的水準,這個時候就必須增加產能,使耐久財訂單增加。
這個時候不祇景氣是因為銷售成長產生的補貨生產行情而已。還要加上耐久財訂單增加的投資行情。這種雙引擎的驅動,會使景氣持續好一段時間。
現在的狀況是,存貨銷售比仍然在最高檔,雖然沒有增加,但是也還沒降低。
所以有了一堆存貨,工業生產指數就持續降低,因為沒有增加生產的必要。
工業生產指數降低,就無需增聘人員,使非農就業人口無法增加,個人所得無法增加,零售銷售業績無法時值的持續增加。
然後生產數量的減少,產能利用率下跌,也無需增加耐久財的訂單,就沒有所謂投資的行情。
目前的第一隻燕子,就是忽然之間,耐久財訂單增加了,可是沒有其他的數據支撐,這隻燕子,可能找不到食物,或者天氣還太冷,又飛回去了。
春天帶來燕子?!燕子帶來春天?還是寒冬中出現了一隻迷路的燕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