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紙學財報分析--負債比率與現金流量分析
危機入市到底對不對?就財報分析的觀點,危機入市會增加營業風險,也就是容易讓公司的獲利隨著營業額的大幅波動而變動。當然如果押對了,營業額大幅上升,則稅前及息前盈餘會大幅增加。但是如果押錯了,營業額大幅下滑,則稅前及息前盈餘即大幅下滑,甚至為負數。
這個時候企業如果有裝煞車器,就可以煞車,使企業不致動搖國本。但是如果煞車不靈,一直開下去,就會摔落山谷。
什麼煞車?就是企業要危機入市,必須動用到資金。如果企業資金不足,那自然會停止投資。於是危機就無法入市。如果企業自有資金很多,則將保留在企業內部的自有資金用來投資,基本上也不會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如果企業都是舉債投資,尤其是大多數的資金來源都是舉債,那公司的負責人基本上很容易貿然投資,為什麼?贏的都是自己的,輸的就倒銀行。
所以借錢投資就會產生財務風險,如果都是自有資金,景氣不好時,也不用還本付息,但是如果是舉債投資,危機入市,萬一真的是危機,可能就無法還本付息,進而跳票。
意思是說,如果營業風險很大的公司,營收容易隨著景氣上下大幅波動,萬一投入的資金,都是舉債而來的,很容易因為賠錢,使得資產不足以償還負債,因而有破產的危機。
那你會講,萬一景氣好,賺到的錢,不就都是股東的嗎?巴菲特最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的,但是巴菲特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同時,也重視負債。負債比率太高的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權益乘數的效果,其實不值得鼓勵。
為何?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生意做的不錯時,由於權益乘數的效果,會使你的獲利倍增。但是如果是賠錢時,由於權益乘數的效果,也會讓你損失倍增。
所以巴菲特喜歡靠真本事賺錢的投資,而不喜歡靠大幅舉債獲利的投資標的。
講完了營業風險與財務風險後,本篇文章有對現金流量表做一些介紹。
基本上,這篇新聞有說,「投資人可以發現,去年有部分營建股獲利大幅成長,但卻有營業活動淨現金大幅流出、融資活動淨現金則大幅流入的現象;在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財務風險最大。 」
所謂獲利大幅成長,但是營業活動現金大幅流出,主要原因是,將錢投入存貨(養地、或在建工程),應收帳款,以及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收入。
如果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因此而大幅流出。公司就必須要想辦法籌錢,這個時候不同的財務風險公司就有不同的籌資方式,有一些公司是用向銀行借款的方式籌錢,有些公司是用現金增資籌錢,有些公司就不籌錢,因為原來就保有很多現金在手中。
第一種公司,是財務風險最大的公司,因為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就可能沒有辦法借錢,於是只好出售土地,不然就要將執行一半的計畫出售與他人,否則就會周轉不靈,倒銀行的錢。
第二種公司,利用現金增資籌錢,然而在危機的時候,投資人個個手頭很緊,如何參與現金增資呢?如果無法現金增資成功,那就跟前者一樣,於是只好出售土地,不然就要將執行一半的計畫出售與他人,否則就會周轉不靈而倒閉。
第三種公司就是平時大家最嘲笑的公司,因為太過保守,持有很多現金,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本益比都不是很好,所謂的昨日黃花,但是在不景氣時,路遙知馬力,就是這些公司可以撿便宜,可以脫穎而出。
記住,危機就是轉機,那是指氣長的的人,沒有自有資本的人,在危機時,別人的水只淹到胸口,你卻已經滅頂了,那時候就只有危機,沒有轉機了。
所謂安定性分析,就是如果自有資金比較多,由於腳底下的基石(自有資金)比較高,你就越安定,當然就不會被突來的大水(營業風險)滅頂。安定性較低的,由於腳底下的基石比較低,稍微幾個小浪頭,就可能那你滅頂。沒有了基石,哪來危機入市的能力?
很多人都講說,財務分析要與同業比,營建業大都是用銀行的錢養地,所以同業的負債比率都比較高。但是就是這個原因,當景氣不佳,資金緊俏時,營建業也就容易破產,所以自有資金就是墊腳的基石,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如果你是銀行,某家公司的負債比率達60%,你會因為同業的是80%,而說這家公司的財務風險低嗎?
相關新聞
穩操勝算》買營建股 先留意負債比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
2008.08.11 02:28 am
台股上周守住7,000點大關並站上7,200點,大盤上漲2.95%;營建類指標股也跌深反彈,但類股上周仍下跌2.08%。投資人布局營建股仍要步步為營,在房產消息面及政策反應基本面未明朗前,不宜見反彈即隨意搶高。
房地產景氣有走弱跡象,但包括華固、太子、遠雄等多檔營建指標公司不怕買氣差,在928檔期如期推案,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危機入市」。
這些如期推案、甚至推案量成長的營建股,固然表達對房市後勢的信心,但在危機入市時,投資人更要審慎評估,營建業一旦危機入市而沒有出現預期轉機時,表現的資金抗壓力如何?就要檢驗營建業的財務結構。
以營建指標股第一季負債比率觀察,台灣開發負債比超過八成;興富發、皇昌、皇翔超過七成;太子、鄉林、長虹、華固超過六成;國揚、京城、大陸、宏普、基泰、遠雄、皇鼎等超過五成。負債比較低的則為國建、國產、宏盛、日勝生、建國、冠德等,都在二成多到三成多。
高負債比營建指標股在房市多頭景氣時,不見得是壞事,代表利用銀行借款積極購地、推案來創造獲利;不過,一旦房市景氣反轉,這些大量融資活動淨現金流入的營建股,就要受到資金能力的考驗。
像日前撤銷現金增資案的皇翔,第一季負債比高達77.04%,且最近二期財報都是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出,這也應是為何有高獲利卻仍執意要辦現增的原因;投資人也要注要「皇翔型」營建股的資金結構變化。
目前營建業處於所謂「危機入市」的推案之際,投資人更要觀察那些營建股近幾年來連續出現大量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出且大量融資活動淨現金流入;這些營建股在市場對金融系統風險性疑慮未消除前,相對多有面臨金融緊縮的壓力。
營建業近幾年因房地產景氣熱,業者最自豪的是只要購買土地推案,銀行都會競相來邀約授信;但這種現象隨美國「次級房貸」及「二房」風暴擴大,國內銀行業授信會明顯改變,投資人更要注意營建業的財務能力。投資人可以發現,去年有部分營建股獲利大幅成長,但卻有營業活動淨現金大幅流出、融資活動淨現金則大幅流入的現象;在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財務風險最大。
【2008/08/11 經濟日報】@
危機入市到底對不對?就財報分析的觀點,危機入市會增加營業風險,也就是容易讓公司的獲利隨著營業額的大幅波動而變動。當然如果押對了,營業額大幅上升,則稅前及息前盈餘會大幅增加。但是如果押錯了,營業額大幅下滑,則稅前及息前盈餘即大幅下滑,甚至為負數。
這個時候企業如果有裝煞車器,就可以煞車,使企業不致動搖國本。但是如果煞車不靈,一直開下去,就會摔落山谷。
什麼煞車?就是企業要危機入市,必須動用到資金。如果企業資金不足,那自然會停止投資。於是危機就無法入市。如果企業自有資金很多,則將保留在企業內部的自有資金用來投資,基本上也不會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如果企業都是舉債投資,尤其是大多數的資金來源都是舉債,那公司的負責人基本上很容易貿然投資,為什麼?贏的都是自己的,輸的就倒銀行。
所以借錢投資就會產生財務風險,如果都是自有資金,景氣不好時,也不用還本付息,但是如果是舉債投資,危機入市,萬一真的是危機,可能就無法還本付息,進而跳票。
意思是說,如果營業風險很大的公司,營收容易隨著景氣上下大幅波動,萬一投入的資金,都是舉債而來的,很容易因為賠錢,使得資產不足以償還負債,因而有破產的危機。
那你會講,萬一景氣好,賺到的錢,不就都是股東的嗎?巴菲特最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的,但是巴菲特重視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同時,也重視負債。負債比率太高的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權益乘數的效果,其實不值得鼓勵。
為何?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生意做的不錯時,由於權益乘數的效果,會使你的獲利倍增。但是如果是賠錢時,由於權益乘數的效果,也會讓你損失倍增。
所以巴菲特喜歡靠真本事賺錢的投資,而不喜歡靠大幅舉債獲利的投資標的。
講完了營業風險與財務風險後,本篇文章有對現金流量表做一些介紹。
基本上,這篇新聞有說,「投資人可以發現,去年有部分營建股獲利大幅成長,但卻有營業活動淨現金大幅流出、融資活動淨現金則大幅流入的現象;在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財務風險最大。 」
所謂獲利大幅成長,但是營業活動現金大幅流出,主要原因是,將錢投入存貨(養地、或在建工程),應收帳款,以及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收入。
如果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因此而大幅流出。公司就必須要想辦法籌錢,這個時候不同的財務風險公司就有不同的籌資方式,有一些公司是用向銀行借款的方式籌錢,有些公司是用現金增資籌錢,有些公司就不籌錢,因為原來就保有很多現金在手中。
第一種公司,是財務風險最大的公司,因為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就可能沒有辦法借錢,於是只好出售土地,不然就要將執行一半的計畫出售與他人,否則就會周轉不靈,倒銀行的錢。
第二種公司,利用現金增資籌錢,然而在危機的時候,投資人個個手頭很緊,如何參與現金增資呢?如果無法現金增資成功,那就跟前者一樣,於是只好出售土地,不然就要將執行一半的計畫出售與他人,否則就會周轉不靈而倒閉。
第三種公司就是平時大家最嘲笑的公司,因為太過保守,持有很多現金,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與本益比都不是很好,所謂的昨日黃花,但是在不景氣時,路遙知馬力,就是這些公司可以撿便宜,可以脫穎而出。
記住,危機就是轉機,那是指氣長的的人,沒有自有資本的人,在危機時,別人的水只淹到胸口,你卻已經滅頂了,那時候就只有危機,沒有轉機了。
所謂安定性分析,就是如果自有資金比較多,由於腳底下的基石(自有資金)比較高,你就越安定,當然就不會被突來的大水(營業風險)滅頂。安定性較低的,由於腳底下的基石比較低,稍微幾個小浪頭,就可能那你滅頂。沒有了基石,哪來危機入市的能力?
很多人都講說,財務分析要與同業比,營建業大都是用銀行的錢養地,所以同業的負債比率都比較高。但是就是這個原因,當景氣不佳,資金緊俏時,營建業也就容易破產,所以自有資金就是墊腳的基石,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如果你是銀行,某家公司的負債比率達60%,你會因為同業的是80%,而說這家公司的財務風險低嗎?
相關新聞
穩操勝算》買營建股 先留意負債比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
2008.08.11 02:28 am
台股上周守住7,000點大關並站上7,200點,大盤上漲2.95%;營建類指標股也跌深反彈,但類股上周仍下跌2.08%。投資人布局營建股仍要步步為營,在房產消息面及政策反應基本面未明朗前,不宜見反彈即隨意搶高。
房地產景氣有走弱跡象,但包括華固、太子、遠雄等多檔營建指標公司不怕買氣差,在928檔期如期推案,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作「危機入市」。
這些如期推案、甚至推案量成長的營建股,固然表達對房市後勢的信心,但在危機入市時,投資人更要審慎評估,營建業一旦危機入市而沒有出現預期轉機時,表現的資金抗壓力如何?就要檢驗營建業的財務結構。
以營建指標股第一季負債比率觀察,台灣開發負債比超過八成;興富發、皇昌、皇翔超過七成;太子、鄉林、長虹、華固超過六成;國揚、京城、大陸、宏普、基泰、遠雄、皇鼎等超過五成。負債比較低的則為國建、國產、宏盛、日勝生、建國、冠德等,都在二成多到三成多。
高負債比營建指標股在房市多頭景氣時,不見得是壞事,代表利用銀行借款積極購地、推案來創造獲利;不過,一旦房市景氣反轉,這些大量融資活動淨現金流入的營建股,就要受到資金能力的考驗。
像日前撤銷現金增資案的皇翔,第一季負債比高達77.04%,且最近二期財報都是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出,這也應是為何有高獲利卻仍執意要辦現增的原因;投資人也要注要「皇翔型」營建股的資金結構變化。
目前營建業處於所謂「危機入市」的推案之際,投資人更要觀察那些營建股近幾年來連續出現大量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出且大量融資活動淨現金流入;這些營建股在市場對金融系統風險性疑慮未消除前,相對多有面臨金融緊縮的壓力。
營建業近幾年因房地產景氣熱,業者最自豪的是只要購買土地推案,銀行都會競相來邀約授信;但這種現象隨美國「次級房貸」及「二房」風暴擴大,國內銀行業授信會明顯改變,投資人更要注意營建業的財務能力。投資人可以發現,去年有部分營建股獲利大幅成長,但卻有營業活動淨現金大幅流出、融資活動淨現金則大幅流入的現象;在金融體系緊縮銀根時,財務風險最大。
【2008/08/11 經濟日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