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狀況是稅後淨利才是屬於股東的,所以在做評價時,最經常使用稅後淨利的資料來做評價,包括稅後淨利率、每股盈餘、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等…。可是稅後淨利並不等於稅前淨利乘以(1-稅率25%),稅後淨利有可能會高於稅前淨利,中間的就是所得稅利益,但是所得稅利益可能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實際上並沒有所得稅利益的現金流量進到公司,也就是說公司頂多是少繳稅,不可能退稅。其次由於兩稅合一後可扣抵稅額可以抵稅,對投資人來看如果兩家公司的稅後每股盈餘都是2元,但是第一家公司的可扣抵稅率為33.33%,第二家公司的可扣抵稅率只有5%,很明顯同樣的每股盈餘2元對投資人意義是不同的。所以在評價時要如何使用稅前與稅後資訊?請網友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nance168 的頭像
    finance168

    finance168財經學院(百萬部落格)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