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盈餘的公式為預期稅後純益減去特別股股利除以當期流通在外總股數,如果沒有發行特別股則為預期稅後純益除以當期流通在外總股數,在除權前做投資決策採用除權前流通在外總股數,在除權後做投資決策採用增資後流通在外總股數。流通在外的股數容易計算,但是預期稅後純益不容易估計,如果是緩慢成長股、穩定成長股可以用稅後盈餘的平均數或以過去的趨勢來估計未來。
如果是資產股,估計每股盈餘及稅後純益並無意義,必需要估計該公司所擁有不動產的市值減去土地增值稅後再減去不動產的帳列金額求出出售全部不動產可能的盈餘,除以當期流通在外總股數,計算出售不動產後所產生的每股增益;再加上每股淨值,即可得到該公司的每股實質價值。
如果是循環股,計算合理的每股盈餘相當困難,例如紙漿已調漲,華紙及台紙已從谷底翻升,你能告訴我,這兩支股票的合理價值應該是多少嗎?
彼得 . 林區告訴我們循環股最需要把握時機,當其復甦時,股票上揚幅度高過穩定成長股,等到一過景氣高峰,循環股首當其衝的下跌,在錯誤的時機買進循環股,短時間內賠掉一半資金是很可能的。如果你不是以預測的每股盈餘而是以去年的每股盈餘計算本益比,可能在復甦時本益比會高的離譜,讓你錯失買進的時機;而在開始衰退時本益比會相當的「合理」,讓你覺得撿到便宜貨,結果不是認賠殺出就是持股長期投資等待下一個循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