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第10大經濟體,GDP為台灣的3.83倍,目前的GDP年增率為7.5%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的本益比目前在20.4倍,股價淨值本在3倍,現金殖利率為1.34%均在相對高點。
不論是印度貨幣計算的指數與美元計價的指數來看,均創新高在相對高點。
過去金融海嘯僅跌50%左右,2011年到2012年也僅跌25%左右算是穩定性相當大的國家。
目前的匯率在相對低點,通膨5.1%,10年公債殖利率為7.71%升息機率不大。
失業率在5.2%的歷史低點。
外債為外匯存底的1.37倍,出口目前停滯,經常帳為逆差,由於目前的匯率是在歷史低點,並無高估匯率的狀況,被禿鷹攻擊的機率較低。
然而過去本益比低點在12倍,平均18倍,如果外資因美元升值而撤出,股市雖然穩健,但難免還是會有脹多修正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myindex.jp/global_per.php
印度的本益比目前在20.4倍,股價淨值本在3倍,現金殖利率為1.34%均在相對高點。
不論是印度貨幣計算的指數與美元計價的指數來看,均創新高在相對高點。
目前的GDP年增率為7.5%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金融海嘯期間仍有4%的GDP成長,經濟穩定,股市也相對穩定。
工業生產最近比較疲弱。
失業率為5.2%在歷史的低點。
通膨目前在5.11%也是歷史的相對低點。
匯率目前在62兌換一美元的相對低點,由於通膨不高,此舉有助於出口。
外匯存底會近年來高點達333169M美元,但仍比外債為低。
10年期公債殖利率率為7.71%,由於通膨不高,升息的機率較低。
同亞洲國家一樣,印度近年的出口在高檔停滯。
經常帳逆差已經改善,但仍然處於逆差階段。
外債處於歷年高點,且高於外匯存底。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經濟[編輯]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11],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12],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過去20年間,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13]。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2]。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14],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15],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16][17],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有4.876億勞動人口,居世界第2位,其中50%從事農業或農業相關行業,28%從事服務業及相關產業;從事工業的佔18%。以佔GDP比例來看,農業佔GDP的18.1%,服務業和工業分別佔55.6%和26.3%。主要農作物包括大米,大麥,油菜籽,棉花,黃麻,茶葉,蔗糖和馬鈴薯[18]。主要工業包括軟體,汽車,水泥,化工,消費電子,食品加工,機械,採礦,石油,製藥,鋼鐵,運輸設備和紡織品[18]。於2006年,對外貿易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24%,於1985年時,僅佔6%[16]。印度佔2008年全世界貿易額的1.68%[19]。於2011年,印度為世界第10大進口國及第19大出口國;印度主要出口品為石油製品、紡織品、珠寶、軟體、工程器材、化工製品及皮革[18];進口品則為原油、機械、寶石、肥料及化工製品[18]。於2001年至2011年間,石化製品及工程器材佔出口比重由14%成長至42%[20]。
過去數年間印度的經濟成長率達7.5%[16],過去十年的時薪也翻倍[21]。自1985年以來,已有4.31億印度人脫離貧窮[22]。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競爭力居世界第51位,其中在金融市場(第17位)、銀行部門(第24位)、創新(第39位)及經商(第44位)等方面表現較佳[23]。全球最大的15家資訊科技外包公司中,有7家位於印度,而企業對於外包國家的偏好度僅次於美國[24]。印度為第11大消費市場,2030年將成為第5大消費市場[22]。印度通訊為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於2010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2.27億用戶[25];汽車工業成長速度居世界第2位,2009年-2010年成長了26%[26],汽車出口成長了36%[27]。印度發電裝機容量為250吉瓦(109瓦特),其中8%屬再生能源[28]。
過去幾十年間印度經濟成長相當迅速,但仍持續面對社會經濟上的挑戰。印度為世界銀行定義日收入低於1.25美元貧窮線以下人口最多的國家[29],但貧窮人口的比例已由1985年的60%降低至2005年的42%[30]。有一半的孩童體重過輕[31],其中46%孩童營養不良[29],政府推出午餐計畫以改善印度孩童的營養狀況[32]。自1991年以來,印度各邦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最富裕的邦其人均國內生產淨值於2007年時已達最窮者的3.2倍[33]。印度貪汙情形顯著增加,根據報告估計自獨立後的非法資金流通約4620億美元[34]。印度於1991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僅329美元,自經濟自由化後,2010年時已達1265美元,預計2016年時可達2110美元,但仍較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如印度尼西亞、伊朗、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為低,且未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難以超過前述國家[35]。
近年來,印度政府大力投資本國教育。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投入外包行業(即是外國企業把客戶諮詢,電話答錄等等服務轉移到印度)。印度已經成為軟體業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等也即將成為全球重要出口國。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目前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36]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實行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
2014任仕達(Randstad Group)公布「亞洲最不快樂的員工」調查顯示,最快樂的員工排名第一名是印度。[37]
資料來源 WIKI百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