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投資美國政府公債,基本上你不認為它違約的風險很高,所以可以視為無風險利率。美國政府30年期公債殖利率如下:
觀察40年來的資料,最高在1980年代的15%以上,最低是在2008年的2.5%,目前(2011年6月底)是在4.4%。
為什麼在1980年代時公債殖利率達15%以上呢?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 因為在1980年代初期前後,通貨膨脹率達到15%。 公債利率當然也要向上調,以因應通貨膨脹對購買力的影響。 然而我們所要投資的並不是政府所發行的公債,而是私人企業發行的股票,再這裡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股票的報酬率為8%,投資型(BAA)公司債的殖利率微8%,你要買股票還是買債券? 正常的投資人會買債券,除非股票的報酬率大於8%,為什麼? 因為債券比股票有保障,有些債券是有擔保的,而且債券不論公司賺不賺錢都要支付票面的利息給債權人,股票則不一定會支付給股東股息,只有在賺錢的年度才會支付股息,賠錢的時候可能就不會支付股息了。所以同一家公司而言,投資公司債角有保障。 話說回來,投資政府公債還是公司債比較有保障呢?正常的狀況下,美國政府的公債較美國私人公司發行的公司債來的有保障。 因而,如果政府公債的利率是5%而公司債的利率也是5%,那麼大家就會去買政府公債,除非公債給的利率較政府債券為高。為什麼有這個差別呢?中間的差異就叫做違約風險,投資人針對違約風險會要求額外的違約風險溢籌。 我們可以看到BAA的殖利率最高接近17.5%比公債的15%高出2.5%的溢籌,這個2.5%就是違約風險溢籌。 目前2011年6月底的3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4.4%,BAA級公司債殖利率為5.89%,中間將近1.5%的差額就是違約風險溢籌。 但是我們是討論投資股票,而不是投資公司債,那麼投資股票要求的風險溢籌是多少呢?當然這個部份是各股的狀況而定。不過一般而言,投資股票所要求的報酬比投資公司債多3%-5%,也就是平均多約4%。所以投資股票比起無風險利率(美國30年期公債)的4.4%,就要增加5.5%的風險溢籌(公司債風險溢籌為1.5%加上平均4%的股票溢籌)。也就是目前投資股票的基本要求報酬率為9.9%。 但是有一些公司是成長型的公司,一般而言成長型的公司,我們會降低風險溢籌,以換取未來的成長所造成的資本利得。 然而一般而言,縱使成長的公司,要求報酬率也不應該低於30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也就是不應該低於4.4%,本益比不應該大於22.72倍。否則就是倒貼你的報酬率,如果你在大於22.72倍買進某一檔股票,正常而言,你因該不是一個基本分析派的投資者,只有技術分析派的投資者才不會在乎股價與獲利之間的關係。 我們現在就可以得到Kf或者是K1就是無風險利率為4.4%(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巴菲特與聯準會都適用遲來評估股市的高低。 然後我們可以求出K2就是股票的風險溢籌為5.5%(公司債風險溢籌為1.5%加上平均4%的股票溢籌),可以得到KS,也就是要求的股票報酬率為9.9%約為本益比是10.1倍。當然成長型的公司的KS會比較低,本益比也會高於10.1倍。 現在我們來回答一個問題,本益比在10倍是高還是低? 答案是,不知道! 我們可以看到1970年代到1980年代長時間本益比低於10倍,如果你買進的話,會套牢十幾年,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不是本益比低於10倍就很低了嗎? 因為當時的公債與BAA的利率都高於15%,理性的投資人當然要買30年期的公債,在30年內每年都可以拿到15%的利息,而不是投資股票。 所以股票評價的高低受到 1. 無風險利率(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影響。這個數字與通貨膨脹有很大的關係。 2. 違約風險溢籌(BAA與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的利差)。 3. 以及股票風險溢籌,一般而言比公司債高出3%-5%,平均4%。 4. 公司的成長率,成長股可以降低股票風險溢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