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低成本是成本會計人員的事

降低成本是所有人的責任,成本會計人員是負責提供成本資訊,協助所有人〈包括現場〉找出降低成本之道,成本會計人員對於降低成本的方式,不如現場或實際運作人員來的熟悉,很多公司的成本會計制度很糟糕,但是現場員工卻可以自行估計成本數據,作為降低成本的指標,尤其是採用品管圈的公司為然。

二、公司沒有成本會計沒關係,反正現場人員可以抓成本

由於成本會計人員所產生的資訊〈尤其是金額〉是從公司的會計系統所產生,基本上經過借貸法則的驗證,可信度較高。例如人事成本,會計的資料包括薪資、加班費、年終獎金、勞保、健保、退休金等資料,這些資料一班現場人員比較不會考量到,所以算出的成本資訊較不充分。但是有關生產量、工時等生產的資料,現場較容易掌握到,同時有關成本發生的原因,現場人員較可以正確的分辨,所以一個良好的成本會計系統,可以結合普通會計所產生的金額資訊,以及現場所產生的生產數據,是缺一不可的。

三、成本會計只是要計算存貨成本,產生損益表

成本資訊最主要是提供決策所需之資訊,同時指引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向,計算存貨成本產生損益表只是最原始的動機。為了能夠產生有用的資訊,成本的歸屬與分攤的合理性就相當重要。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在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成本分攤的合理性方面,比起其他的成本制度表現優異。所以企業的管理決策要升級要升級,成本的掌握度與降低成本能力要升級,採用作業成本制度是必要之道。

四、服務業與買賣業沒有成本會計的問題,無須導入成本制度

服務業以往主要的損益計算就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費用等於營業利益,由於不涉及到成本的計算,所以服務業並無成本會計的問題。但是由於無法對營業費用有效的控制,例如出差費應該要花多少錢才合理,如何對出差費進行控制,傳統的管理方法就是用預算控制,在這個預算額度下可以任意揮霍,超過預算額度則嚴加控制,從不管到底應不應該支出此出差費,實際上如果知道出差費支出的目的與發生的原因,如果不該出差,在預度內亦不應支付,如果必須要開發客戶,超過預算額度也應支付,問題在費用發生的原因與合理性,而不在是否超過預算,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可以正確追蹤成本發生的原因,直接對費用行控制,而不是以預算額度作整筆的控制,很適合服務業與買賣業進行成本及費用控制。

六、利潤中心無須作業成本制度的導入

一般人都認為,作業基礎成本駐度在計算作業的成本,對利潤中心並無直接的用處,然而,利潤中心制度最大的癥結在於成本的分攤與內部轉撥價格,作業成本制度讓部門間的成本分攤以作業的使用量分攤其資源成本,也就是最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同時由於正確的計算作業成本,有利於決定該作業到底要由內部提供服務還是外包,對於內部轉撥計價,作業成本制度也提供一個客觀的基礎,作業基礎成本制度的導入,將會對利潤中心制度產生加分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nance168 的頭像
    finance168

    finance168財經學院(百萬部落格)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