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介紹過安定性分析、妥適性分析、與支應能力分析,這三種分析在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的先後順序為何?各有什麼用途?如何將這三項分析架構成完整的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首先,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就是衡量企業長期還本付息的能力,所以應該是評估長期的現金流量是否能夠還本付息?但是,大家都知道,企業經營充滿了不確定性,要預測未來5-10年的現金流量,相當的困難。但是要預測企業對抗不景氣的能力則相對簡單。安定性分析就是可以衡量企業再不景氣時的安定程度。當自有資金越高時,企業的安定性越大,所以企業的安定性是衡量長期償債能力主要的指標。
安定性的主要財務比率就是:
股東權益佔總資產比率 = 股東權益 / 總資產
本比率最好大於50%。
但是有些公司的股東權益佔總資產的比率並不高,可是大部分都是長期借款來支應短期用途。只要能夠還本付息雖然自有資金不高,但是由於適用長期資金(長期借款)支應短期用途,所以在借款合約到期前,只要能夠還本付息,暫時不會有長期償債能力的問題。這個部分就是妥適性分析。
妥適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編制簡化資產負債表。2.運用比率分析。
妥適性分析的主要比率就是:
長期資金佔固定資產比率 = (股東權益 + 長期負債) / 固定資產
本比率最好大於100%,越大表示沒有以短支長的情形發生,資金配置較穩健。
最後,就是長期償債能力的品質分析,就是支應能力分析,支應能力是一個輔助的分析。支應能力就是在評估企業還本付息的能力,本來這是主要的比率,可是由於長期來看,企業並無法預估未來的EBIT,所目前所計算的還本付息能力,只能顯示目前的償還能力,不能夠用來預測未來的償還能力。不像財務結構(資有資金佔總資產比率)如果安定,例如無負債經營的公司,未來倒閉的機率很低。但是支應能力如果不佳,例如利息保障倍數小於一,就表示現有的獲利無法支應利息費用,更無法支應本金的攤還。一般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如小於一,可能產生違約的問題。此時如果公司的股東權益(自有資金)不高,一但銀行處分資產時,產生的資產減損,會使公司的資產小於負債,因而宣告破產。但是如果公司的股東權益(自有資金)佔資產有很高的比率時,縱使資產有減損,但仍遠高於負債,不至有破產的危機。之所以說是品質分析,就是當支應能力表現很好時,較差的財務結構也會進步,因為利息保障倍數高表示公司有獲利,股東權益金額會隨之增加。反之,利息保障倍數低,由於獲利能力不佳,股東權益因而減少。
支應能力分析的主要比率就是:
利息保障倍數 = 稅前息前盈餘 / 利息支出
本比率越高越好,如果低於一,表示目前的盈餘無法支應利息支出,可能有違約的風險,又稱之為破產指標。
公告版位
- Sep 29 Sat 2007 11:37
Web2.0財務分析入門—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架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