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分析就是將財務報表兩個數據間的關係用簡單的數學計算表示,而先前所提及的比較財務報表與共同比財務報表的百分比即是簡單的比率概念。就像是醫生在診斷病人出現了哪些症狀,可能是患了哪些疾病一樣,財務報表分析者可以選擇適當的財務數據,將這些數據以比率的形態來表示,藉以檢測公司在哪些方面可能出現經營不佳的現象,或是公司在哪些方面表現優於同業。透過比率所提供的線索,揭露公司哪些部分需加以探討,並且揭示出各會計數字間相互關係與比較基礎,可獲悉個別會計變數無法提供的額外資訊。
一般而言,我們所建構的財務比率應該要符合下列兩項特性,不然只是一項沒有用的數字而已。例如:我們將員工薪資除以公司應付帳款,所得到的比率就是一項有意義的數字,完全無任何分析價值。
1. 兩個財務數據應該具有經濟意涵。
2. 兩個財務數據本身應該要相互配合。
第一點,兩個財務數據的構成應該具有經濟意涵,例如:我們為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可以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求得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愈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愈佳。流動比率的經濟意涵是因為流動資產屬於企業一年內可以變現的資產項目,而企業則需要以流動資產來清償流動負債,因此流動比率的構成可以說明企業擁有多少流動資產可以清償流動負債的比例。
第二點,兩個財務數據本身應該要相互配合,例如:我們在計算存貨週轉率時,分子是放銷貨成本,分母放平均存貨,而不是放期初存貨或者期末存貨,這樣的計算方式,主要原因是銷貨成本為流量的概念,平均存貨也屬於流量的概念,反觀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則屬於存量的概念,我們為了避免分析發生偏誤,因此將分子與分母都放置同樣為流量的性質。
所有比率在計算之前,分析者都需要確定這些會計數字的真實性,及財務報表編製的前後期所依據的會計準則是否一致。例如:當物價膨脹嚴重時,如果公司的期末存貨是依據後進先出法進行評價,那麼會低估期末存貨的價值,因此流動比率也會偏低。有鑑於此,為了避免「垃圾進,垃圾出」的情形發生,財務報表使用者勢必要對分析的資料正確性嚴格把關。若分析者所要進行分析的公司,本身的內部控制出現嚴重問題,那麼該公司所提供的財務報表數據自然無法信服於人,因此依據此數字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當然也降低其可信度。
分析者首先確定取得資料正確無誤,接著計算具有經濟意涵且性質相符的財務比率,最後才對此比率進行分析,進而作出相關決策。由此可知,財務比率本身並不具任何意義,比率的計算只是分析的開端,真正重要有價值的是將這些計算出來的比率與其他標竿比較,進而分析其資訊內涵。而我們一般常用的財務比率比較的對象有三大構面:
(1) 與本企業過去的財務比率的數字比較
(2) 與同業的財務比率的數字比較
(3) 與某些公認標準的數字(例如流動比率以200%為判斷該比率良窳的標準
不過如果是財務報表外部使用者在進行分析時,雖然可以取得經過會計師簽證後的財務報表,公正性與正確性相當高,但必竟這些報表也只是公司一部分的財務資料,因此分析者不能輕易地以分析的結果對公司下定論。必須要多方面蒐集相關資訊,以強化本身的分析結果。以下我們以一個範例,進行一系列財務報表分析,讓讀者瞭解如何在適當時機,適當地運用各種不同的分析工具與方法。
公告版位
- Sep 06 Thu 2007 14:51
Web2.0財務分析入門7--比率分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