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使用者無不希望能得出一份完整且準確的分析結果,要達到此結果,首先必定要明確地定義出進行分析之主要目的。當分析目的確定後,才能知道需要蒐集哪些相關資料,哪些資料是不需要的,如此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聚焦於報表內最重攸關的資訊上,也能讓財務報表使用者以最短的時間來完成此分析。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凡事都講求效率,如果不在資料蒐集上作取捨的動作,勢必會浪費太多時間,以致於事倍功半,縱使分析出來的結果相當正確,但卻可能耗費太多成本。
在釐清分析目的後,接著財務報表使用者就必需對這些目的提出相關的疑問,將這些疑問解答完之後,即可完成我們當初分析之目的。如果提出的問題與分析目的無太大關連性或關連性極低,那麼就算對這些問題完整解答後,仍然無法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與建議,依舊於事無補,徒勞無功白忙一場而已。因此問題的確認也是一門藝術,分析者不可輕視。
然而一般而言,傳統財務報表分析的架構主要可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與經營績效分析,在財務報表分析的經典著作,及相關的實證研究上也得出上述四大分析項目的結果。所以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分析有四項: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與經營績效分析。除了這四個主要分析項目外,現金流量分析是屬於輔助的分析,它可以補充前述四大分析的結果。公司管理當局由於可以接觸到財務報表的內部資訊,所以可以進行現金預測、經營成果分析(毛利,費用控制,損益平衡,及生產力分析…),這些分析必須使用公司內部的資料,所以一般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者無法進行如此詳細的分析。此外為了評估企業的風險及債券評等,以及為企業股票進行評價,會有特殊目的的分析。因此,財務報表分析的架構可以分為三大類:
1. 基本分析即是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與經營績效分析;
2. 內部分析亦及現金預測、毛利分析,費用控制分析,損益平衡分析,及生產力分析等;
3. 特殊目的分析,風險分析及債券評等分析以及企業評價分析。

既然已經定義出分析之目的,而且也將這些目的轉化成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再來財務報表使用者就要透過財務報表分析來為這些問題予以解答。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解決我們所提出來的問題,應該要採用最適當及最有效率的分析工具與方法,才能夠作出一流的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