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搜尋股票時,很容易用本益比與每股盈餘作為篩選股票的基礎,然而如果你對財務分析不熟時,很容易被表面的數字所迷惑。
像這一家公司,營業收入衰退,營業毛利衰退,營業淨利衰退,營業外收入衰退,營業外支出增加。
不用說,一定是稅前淨利衰退。
可是我的資料卻顯示近四季每股盈餘創新高,為什麼?
當然是稅的問題,去年所得稅費用達到稅前淨利的50%左右。
今年不但沒有所得稅費用,反而是所得稅利益。

1.png


另外一家公司則是相反的詮釋,99年同期的每股盈餘是4.16,100年半年報的每股盈餘是2.57,顯然是少賺很多。然而你努力來看,其實兩年的半年報稅前淨利相差不大,但是稅後淨利就差很多,所以問題就是在所得稅費用。

2.png
正常的稅率是17%,可是每家公司實際的所得稅卻不是稅前盈餘的17%,這中間涉及到所得稅會計的問題。
如果你不想了解所得稅會計,或者考慮兩稅合一後退稅的影響。
其實你可以用每股稅前淨利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用每股盈餘所算得本益比為12倍。
那麼用每股稅前盈餘的本益比就是10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如果稅前盈餘是10元,理論上稅後的每股盈餘為稅前盈餘*(1-稅率17%),所以稅後的每股盈餘為8.3元
如果股價為100元,用稅前每股盈餘計算的本益比為10倍,用稅後每股盈餘計算的本益比為12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nance168 的頭像
    finance168

    finance168財經學院(百萬部落格)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