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為亞洲第五大國,國民所得為台灣的1.77倍,

印尼人口為世界上第四大國,目前以原幣計算的指數創新高,然而以美元計價的ETF目前在趨勢線附近不高不低。

最近持續的逆超,以及外匯存底僅外債的二分一,持續不斷貶值最近波段貶了近40%

低幣值影起的進口型通膨,物價通膨年增近7%(其實歷史來看不高)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約7%,實質利率幾乎是0%,以目前的公債與通膨來看,幣值維持在低點事出有因,除非提高利率,否則目前的貶值、通膨的環境無法改善。

經濟成長已趨緩但仍有5%的成長,失業率在6%是目前的低點。

如果印尼持續逆差,印尼幣持續貶值,有可能因為沉重的外債無法履約,總而言之,印尼持續逆差國際收支失衡,外債高於外匯存底,是一個不確定性相當高的經濟氛圍。

石油如果回升可以改善目前的失衡狀況。

i1  

 

目前本益比18.3倍股價淨值比3.7倍,殖利率2.25%並非在便宜的位置

i2  

 

1998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金融海嘯各跌60%-65%左右。

i3  

 

4.8年的五線譜在相對低點

i4  

 

2013年的高點跌到低點達40%,迄今跌20%

i5  

印尼的經濟不錯,縱使在2008年經濟成長率仍在4%以上,目前是在5%的水準,是由2010年第四季的6.8%跌下來,不過屬於中度成長國家。

i6  

 

印尼的工業生產已經屬於中度成長的國家,較10年前穩定很多。

i7  

 

然而印尼的失業率雖然在低點卻維持在6%以上。

i8  

 

通膨率目前在7%左右,看起來不低,但是長期而言卻是相對穩定的水準。

i9  

 

目前的匯率到的13000附近貶了將近40%

i10  

 

外匯存底在114249M美元的水準是歷史高檔附近的水準。

i11  

 

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7.08%的水準,僅比6.79%的通膨率高一點,實質利率相當低,未來降息的機率不大,因為低匯率,導致進口性通膨,為了壓抑通膨可能會升息,同時匯率升值,以降低通膨的水準。

i12  

 

儘管貨幣貶值出口仍然下滑

i13  

 

經常帳轉為巨額逆差

i14  

 

目前外債為292578M美元,為外匯存底的二分之一,同時又巨額逆差貨幣貶值,抵禦鱷魚的攻擊能力弱。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經濟[編輯]

 

印度尼西亞是發展中國家,歷史背景與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度尼西亞通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印度尼西亞經濟上由私人部門及政府共同主導,屬混合經濟[149]。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150],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為8,456.8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509美元,以購買力平價則為4,666美元[151],印度尼西亞人均所得在1995年已突破1,000美元,後經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曾短暫退至500美元以下,但2000年以來穩步成長,至2010年已約達3,000美元[152]、外債比率約為21.6%[153]。印度尼西亞經濟以2010年的數據分析國民生產總值,工業佔了46.4%,其次是服務業(37.1%)和農業(16.5%)。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服務業自2010年起是印度尼西亞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8.9%,其次為農業(38.3%)和工業(12.8%)[154],而農業則是過去數世紀最多人從事的產業[155][156]

 

於1960年代,由於政治不穩定、政府經驗不足、經濟國家主義導致嚴重貧窮飢荒。於1960年代蘇卡諾下台時,經濟相當混亂,年通貨膨脹率達1,000%、出口緊縮、基礎建設不足、工廠僅達最低產量,投資更是微乎其微。而蘇哈托的「新秩序」也為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貨幣、重組外債、吸引外商投資等帶來一定的解決模式。印度尼西亞曾經為東南亞唯一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而1970年代石油價格上漲因而獲取大量出口收入,並於1968年至1981年平均年經濟成率達7%[157];於1980年代末期進行進一步改革後[註 19],外資湧入印度尼西亞,主要為出口導向製造業,於1989年至1997年間平均年經濟成率亦超過7%[157][159],前景美好的印度尼西亞,被譽為亞洲四小虎

 

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接二連三的天災與排華運動,使印度尼西亞遭到重大損失,印尼盾由2,600印尼盾兌換1美元貶至14,000換1美元的低點,經濟衰退了13.7%[159],之後則穩定在8,000至10,000印尼盾換1美元[160],爾後有短暫且重要的經濟復甦,但經濟改革遲緩及貪汙減緩了經濟完全恢復的速度[19][21]透明國際發布的貪污感知指數,印度尼西亞的排名始終在100名外[161][162]。自2007年起,隨著銀行部門及國內消費改善,年經濟成長率達6%[163][164][165],在2008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並未再遭受如1997年的經濟嚴重衰退[166],印度尼西亞在環球金融危機中仍表現強勢,於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了6.5%[167],於同年回復了於1997年被降級的投資評級[168],但於2010年,仍有13.3%的人口居於貧窮線之下,且失業率達7.1%[3]

 

印度尼西亞於海外工作的勞工約600萬人,其中以在馬來西亞及沙烏地阿拉伯最多,分別有220萬及150萬人[169],海外勞工於2010年匯款約70億美元回印度尼西亞[170]。部分城市如雅加達、泗水、萬隆等大都市,建設完善。印度尼西亞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廠牌到印度尼西亞設廠與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如:SOGO、屈臣氏、家樂福[171]等),但國家仍存在政府機關貪污、國土過大導致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低劣等問題。

 

對外貿易[編輯]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印度尼西亞出口值於2010年居世界第27位,較前一年上升三位。印度尼西亞主要出口市場(2011年)為日本(16.6%)、中國(11.3%)、新加坡(9.1%)、美國(8.1%)、南韓(8.1%),進口至印度尼西亞分別為中國(14.8%)、新加坡(14.6%)、日本(11%)及南韓(7.3%)。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錫、銅及黃金。主要進口品為機械設備、化學製品、燃料、食品。出口品則有石油、天然氣、電力設備、合板、橡膠及紡織品。[3]

 

資料來源 WIKI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inance168 的頭像
    finance168

    finance168財經學院(百萬部落格)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