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到我的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imfinance168

 

第一階段:主動所得時期

所謂的主動所得就是必須要去工作才能賺到的所得,上班賺薪資,醫師看診,律師出庭。

不論你每小時賺多少錢,每小時120元的超商工讀生,每小時1萬元的名嘴,還有每年賺上億元的名演員或知名運動員,他們賺的所得都是主動所得,一但沒有看診,沒有演戲,沒有上場就沒有收入。 

就理財的角度來看,主動所得的功能主要是讓你賺第一桶金,通常第一桶金應該要有100萬到200萬台幣的水準,有了第一桶金後可以藉由理財賺取被動所得,也就是達到錢滾錢的境界。

在這個階段,其實就是要做好三件事,1.開源,增加工作收入,2.節流,減少日常開資,3.存錢理財。

 

開源

 

要增加工作收入,要從一個ɪ型人,變成Τ型人,再變成變成Π型人。

我們一般講說要一門深入,要專業,就是要成為一個ɪ型的人。對於他的專業很深入,很精熟,做好一個水泥工,或者做好一個水電工,程式設計師精通程式設計,民事律師精通民事法律,賣肉羹的精通做肉羹,這就是一門深入,這一行的最新的知識都必須學習,做個ɪ型的人讓你成為你這一行的專家,同時你也是靠你的專業過活,在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國家,你都可以靠你的專業賺取主動所得。

 

然而ɪ型的人太過注重本業,對於一般的生活常識以及人文、自然、藝術、運動都不了解,這樣子的人生充滿著無趣,也無法和同事及客戶溝通,平時講到專業還可以朗朗上口,然而一旦中間的休息時間或者下班聚餐大家聊人文、自然、生態、宗教、藝術及運動時,你卻一句話都聽不懂,你就只能活在狹窄的專業中,一般的人文素養或者博雅通識一點也不懂,想要進入最高主管的位置,或者要和重要客戶聊天,想要和客戶有共同的興趣和話題都沒有,退休後也不想得有甚麼興趣過活,這是相當糟糕的。所以除了專業能力外,還要培養博雅通識,做一個有人文素養的人,這部分不是專,而是要有廣博的知識,如果你能夠培養廣博的博雅通識的話,你的人生會增加很多色彩,所以你就從一個ɪ型人,變成一個Τ型人,除了對一個專業有深入的耕耘外,對於一般的人文素養,博雅通識也有廣泛的涉獵。

 

可是,目前的全球化的環境是多變的,很多行業隨著電腦化、自動化、全球化就不見了,年輕人可以用更低的薪水更高的學歷取代你的工作,為了不讓自己從職場淘汰,擁有第二專長、第三專長是必要的,於是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雙學位或者有雙主修及主修副修的學位,就是培養自已有兩個以上的專長,使自己成為Π型人,有些人因此有了兩份或三份工作提高收入,有些人因為持續有兩三份專長,可以避免被社會淘汰。

讓你自己從一無所有,變成一個ɪ型人,然後成為Τ型人,再變成變成Π型人,最後變成一個超級賽亞人,你的主動收入就會持續增加,隨著你的工作資歷的提高,你的主動收入也會提高,這就是開源增加收入的道理。

 

很多人一直想藉著投資財務自由,賺了幾百萬就立刻辭去工作,就號稱是專職投資者,然後在網路世界大聲嚷嚷,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樣子。

結果不過股市跌了1000點,就開始在網路上寫投資的懺悔文,沒有穩定的工作所得,其實對投資是減分的,因為你會面對小型的崩盤就會產生極大的壓力。反之你有穩定的工作所得,3000-4000的崩盤,只要手上持有的是不錯的股票,你也撐得過去,因為你有平日的所得,增加你的投資信念。

很多人對資本主抱著仇視的態度,覺得資本主壓榨員工,有時候你覺得工作那麼累,老闆只給你年薪40萬,其實如果以年殖利率2%的定存來看,你的老闆等於給你2000萬的本金,你要感謝他囉!當老闆給你加薪到年所得50萬時,就相當於給你3000萬的本金,這樣來看,老闆真的是大富長者,提供你穩定的現金流,你要感謝他!

 

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著作,超級強調靠理財創造現金流的富爸爸,而對奉獻社會國家一生的窮爸爸極度的貶抑,這對年輕人產生很不好的示範作用,好像只要財務自由就行了,其他人在職場打拼貢獻社會國家的人是笨蛋,這是錯誤的觀念,人活在世界上不是為了財務自由,環遊世界、到處旅行到處玩樂,而是要對社會國家有貢獻。我記得20幾年前,我的好友及客戶都移民國外,其中有一個朋友回來告訴我他的移居國外的生活,他說他住的那個城市,有20幾座高爾夫球場,於是他每天到一個球場去打球,一個月剛好打完20幾座球場,然後又回台灣。如果每天是這樣的生活,不曉得財務自由有甚麼意義。

 

財務自由是要讓你追求最高的工作境界,讓你可以不用看老闆的臉色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你每天可以吹著口哨,踏著輕快的舞步上工,不用怕老闆(也許你就是自己的老闆)碎碎念,或者開除你的工作。很可能你財務自由前和財務自由後都坐著相同的工作,但是心態卻完全不同,以前是為了薪水而工作,現在是為了喜歡這份工作,為了服務社會對社會國家貢獻而做這份工作。

 

用四要減少日常開支,少欲知足得安樂!

 

每個人都說要財務自由,就必須增加收入,然而增加收入自己能夠掌握的比較少,基本上有求於人。減少開支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王永慶說過,節省一元的開支,等於增加10元的收入(假設純益率為10%),但是要增加10元的收入必須要拜訪很多客人,拜託很多次,磕很多頭都還不見得可以得到新訂單,然而只要有心自我節制,節省一元是可以操之在我的。

奧斯卡影帝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據報載2008年賺了4000萬美元(12-13億台幣),結果卻因為欠下630萬美元(約新台幣2億元)的稅款,加上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400萬元)的貸款餘額,只能被迫出售名下的豪宅與遊艇,而且頻臨破產邊緣。

      
凱吉認為其財務顧問李文(Samuel Levin)理財不善,讓他陷入連串風險性投資中,而導致他損失「慘重」,害他產生財務危機,而李文則反駁以凱吉的生活方式,每年至少要賺進3,000萬美元(約台幣96,315萬元)才夠維持。

     
在此之時,尼可拉斯凱吉的前女友傅爾頓(Christina Fulton)宣稱查獲尼可拉斯凱吉財務管理不善,導致她背負超過120萬美元(約新台幣3800萬元)的負債。據報導為尼可拉斯生下小孩,尼可拉斯已經連續多年、每年都給她將近300萬美元(約新台幣9600萬元)。以扶養他們的小孩,然而傅爾頓(Christina Fulton)一直認為尼可拉斯凱吉是以提供她所居住洛杉磯的房產作為扶養小孩的條件,可是當20099月尼可拉斯凱吉通知她在60天內要搬出去。她才知道一直以為應該歸在她的名下的財產,並未實際過入她名下,讓她他流離失所,而且由於尼可拉斯不當的任用財務顧問李文(Samuel Levin)的疏忽,讓她背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萬元)的欠稅,還有25萬美元(約新台幣800萬元)信用卡債務,因而要求尼可拉斯凱吉至少賠償1300萬美元 (約新台幣4億元)給她,以彌補她的損失。

       
由尼可拉斯凱吉的故事,可以讓我們知道,財務的保障遠比賺錢更重要,維持財務保障必須量入為出,而不只賺錢而已。尼可拉斯凱吉很會賺錢,但是花得更兇。而且由於離婚以及與女朋友分手的關係,必須支付很多贍養費。更重要的他完全讓理財顧問操作高風險的財務工具,而且節稅失敗,使他步入瀕臨破產的邊沿。

      
對大部分的人,個人理財主要來自於工作的收入。然而,光會賺錢沒有用,必須要對於支出做管理,量入為出才有辦法有儲蓄進行投資理財,可是在理財的過程必須具備基本知識,不可以完全相信理財人員的建議。畢竟,理財的成功與失敗,最後都是由你自己承擔,理財人員不過賺走顧問費或佣金而已。

       
此外,拈花惹草的私生活及不負責任的婚姻,也會使你的財富蒙受很大損失的風險,不但必須支付很大的贍養費,同時使你的子女產生繼承財產的不確定性。但是告訴你一個秘密,結婚的家庭比未婚的家庭及單親的家庭更容易致富。所以找到適合的對象,至誠的相愛,彼此承擔,居然也是理財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前面尼可拉斯凱吉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光是增加支出沒辦法財務自由,就如王永慶先生講的,節省1元比獲利10元更容易。

平時支出如何節省呢,我要介紹聖嚴法師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能要該要的可以要、不能要不該要絕對不能要。)的開示

以下是聖嚴法師的開示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

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而要不到卻很痛苦。比如說:我需要一頂帽子,也買了一頂帽子,這不是累贅。

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一頂一頂的買,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照顧這些帽子,這就是累贅了。

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需要並不是罪惡,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

如果說我想要,要到了以後,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這是他人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

我當然可以想要,但必須在該要、能要的前提之下。

什麼是該要?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的、份內的。

比如說:你的薪水。是不是能要?

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職位,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

 

只要在開支時,心裡想到是需要還是想要,買的時候也提醒自己,吃的時候也提醒自己,一定可以讓你開支降低,而且減肥成功。

以存活為目標的開支,其實相當的少,扣除房租或房貸的部分大部分貧窮線以上的人都足以支應。(1)

 

省市別

家庭生活補助 (扶助)

臺灣省

(最低生活費10,869//)

臺北市

(最低生活費14,794//)

高雄市

(最低生活費11,890//)

新北市

(最低生活費12,439//)

臺中市

(最低生活費11,890//)

臺南市

(最低生活費10,869//)

 

 現在可否請你告訴我,下列是需要還是想要

 買一隻IPHONE

 買一個鉑金包

 買一台雙B轎車

買一只勞力士手錶

 出國旅遊

 與朋友聚餐

 每周或每月唱一次卡拉OK

 情人節及聖誕節吃1000元以上(一個人)的大餐

 當所有的都是想要而不是需要時,你就到了斷捨離的最高境界,滿街都是垃圾的境界程度(因為全部不是需要,而是想要) 

 你又想要財務自由,又想要買IPHONE6,又想要出國旅遊,這些想要的幾個小確幸就無法讓30K的朋友財務自由,甚至尼可拉斯凱吉也會宣告破產。 

 30K的年輕朋友要財務自由只有一個方法,存錢….,就是存錢,存到第一桶金後再說。

 

在華爾街揚名立萬的投資專家闕又上說存第一桶金是最重要的他甚至說在三不政策下,全力搶錢,搶下第一桶金。所謂三不政策就是:不影響健康、不違法、不出賣靈魂。可見存錢的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