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上常有總額然後減去一個項目就叫淨額。

例如:銷貨收入總額100萬,減去銷貨退回及折讓10萬等於銷貨收入淨額90萬。為什麼不要直接列銷貨收入90萬呢?

原來這就是會計的充分揭露原則,要讓你知道他的細節,所以就列出一個銷貨收入(收益科目),及銷貨退回及折讓(收益科目的減項),不要直接相減,希望這樣揭露可以提供你更多資訊。

應收帳款總額100萬減去備抵呆帳10萬,應收帳款淨額90萬。讓你知道應收帳款(資產科目),備抵呆帳(資產科目,應收帳款的減項,又叫評價科目),秀出這兩個項目,會不會讓你更了解一些資訊,如果直接列應收帳款90萬,是不是你對他的提列呆帳的資訊都無法掌握。

固定資產也是一樣,固定資產總額減去累計折舊就是固定資產淨額,他提供了原來購入的成本資訊(就是固定資產總額),也提供了目前的價值,就是固定資產淨額,還有提撥折舊的情形。現在你知道了不可以直接記折舊的增加與固定資產的減少,因為直接將固定資產減去,就不知道原來的成本是多少,只知到減去折舊的金額是多少了。為了保留原來成本的資訊,我們記折舊的增加與累計折舊的增加(固定資產的減項)。這樣我們就擁有原來成本,已提折舊及現在的價值三項資料了。

現在請問,存貨減去備抵存貨跌價及呆滯損失等於存貨淨額,請告訴我,備抵存貨跌價損失是什麼科目,為什麼存在?

存貨的原始成本100元,市價80元,差20元就是備抵存貨跌價損失。
本來可以直接將存貨減少20元,但是如此一來,帳上就變成80元,
原來成本是100元的資訊就不見了,所以用存貨100減備抵存貨跌價損失20
也就是存貨剩80的意思,雖然最後存貨都剩80,但是100-20 = 80
與單純的80是不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