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後(投資決策),以及決定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後(營運資金管理決策),剩下的資產負債表就是負債及股東權益的部分,這個部分叫做財務結構決策。
一般而言財務結構必須考慮

資金配合妥適性
也就是短期資金來源(流動負債)不可以支應長期用途(長期資產),因為如果你向銀行借短期借款100萬,購買固定資產,縱使該投資每年為你賺30萬,你仍然會周轉不靈而倒閉,因為明年就要還100萬(段期借款還款期間在一年內),但是你每年只能產生30萬,30萬無法還100萬,所以就會周轉不靈。意思就是長期資產必須用長期資金(長期負債或股東權益)支應。

自有資本安定性的考量,就是自有資本不能太低(一般要佔資產的50%以上),否則如果遇到不景氣,股東權益很快就陪光了,這就是不夠安定(風吹雨打就倒下來),安定的自有資本,好像不倒翁,是耐得住大風大浪的。

可接受風險水準資金成本最低化的考量
一般而言應付款項不用計息,資金成本最低。短期借款的利息比長期借款為低。自有資金的成本最高,應為K就是自有資金的成本,一般而言包括10年期美國公債利率加上通膨率加上風險貼水,應該大於10%。所以企業都儘量借短期、借負債、不要現金增資。如此資金成最低。但是如果都借短期及借負債,則流動比率及負債比率都很難看。短期償債能力及財務風險很高。所以要決定多少為最適當的財務結構,必須要在資金成本與風險間權衡。

籌資來源的便利性考量
當然能夠在可接受的風險水準下達到最低資金成本的籌資是最好,可是有時候由於銀行不願意借錢給傳統產業,導致舉債不易,只好現金增資。由時候很容易可以發行可轉債,那就以籌資容易的方式來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