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損益表與分析重點~1

企業體在『某會計期間』內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其說明企業體各項收入及費用或成本支出之去處,並以應計基礎,彙報整理損益發生原因及其對股東權益增減變化之影響過程。

損益表是動態的流量財務報表,這是它與資產負債表呈現的『特定時點』報表,最大的不同之處。

資產負債表主要是一個特定的時點,與損益表示特定的期間,是最大的不同之處。資產負債表是結算的那個特定的時間的報表。而損益表是這個企業在會計損益報表計算的這個期間裡面,所有的營運活動,包括各種的企業營業收入,或是支付給別人的包括支付給廠商及員工的任何費用的去處,按照應計基礎去算出來。所謂應計基礎是說,雖然有營業行為,但是不見得有現金的收入,也不見得有現金的支出,然而只要有營業活動的任何行為,都必須依照應計基礎去算出來,這個是會計損益報表所謂的合理呈現。

這個原意是對的,是善意的。但是在會計損益報表編製的過程中,經營者發現,既然只要有交易行為產生,就可以按照應計基礎紀錄,呈現損益。經營者發現,如果按應計基礎去紀錄損益,可以去操作企業盈餘的高低,為了避免有更多盈餘的操作,矇蔽真正的獲利能力。就會有很多新的會計準則來修正,期能計算真正的損益。但是越修正就會越複雜,所以未來財務會計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細。因而對於看不懂損益表的公司,最好就不要碰。要不然就要看其經營者是否老實可靠。企業通常能言善道,但是事後都無法實現的經營者的股票,最好就不要去買它。
在會計準則沒辦法完全告訴我們真實的損益之前,我們就要學會解讀損益報表,透過會計損益報表的解讀,以及搭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楚基本的這家企業會計損益盈餘的品質,或是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就可以取得更進一步的了解。對投資者而言,這樣投資風險相對就可以降低。

損益報表是一個會計期間的概念,所以是一個動態的報表,與資產負債表不同,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是一個靜態的報表。今天給你一張資產負債表,只是告數你今天我這家公司的資產負債情形,公司的實際資產負債,在結帳後,會計師盤點完,實際的資產負債與資產負債表上的記載可能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博達案,會計師查帳的當下,博達的銀行存款確實有這麼多,結果會計師查帳查完後,銀行的錢又轉到別的地方去。所以今天12月31日與明天1月1日的資產負債表是不一樣的。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的靜態觀念。
但是會計的損益報表是一個動態的財務報表,最大的不同是資產負債表是一個特定時點,而損益表是呈現一段期間的財務資料。

1.png
以精華為例子,損益報表的最上面是營業收入,會計上要提高盈餘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營收拉高。營業成本及營業費用如果都沒改變的話,只要將營業收入拉高,最終的損益及每股盈餘就會拉高。所以企業要作帳,最簡單最粗糙的方法,就是虛灌營收。直接借一筆應收帳款,貸營業收入就可達到效果。相當的簡單,由其關係企業很多的公司,到季底之前,就趕快切一張傳票,營業收入就灌出來了。但是事後這筆銷貨的應收帳款是否能夠收到現金,才是癥結的所在。
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就是營業毛利,營業成本主要是製造商品的成本,包括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及相關的製造費用成本。營業毛利高低就代表這家公司生產這項產品成本的控制能力。這也牽涉到你購料成本的議價能力,還有生產效率的好壞,代表本業的經營能力第一個指標。
營業毛利除以營業收入就是營業毛利率,是衡量這家公司經營的指標中,第一個指標。
營業生產出商品但是要賣到市場去,就必須有一些營業人員,營業的開銷,有一些內部的管銷人員,管銷費用,同時內部也要租營業處所,要付水電費、租金,全部都算進來,這個叫做營業費用。
營業毛利扣掉營業費用後,就是營業利益,營業利益是已經扣掉生產成本及管銷費用後,本業的獲利能力。營業利益除以營業收入就是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率是衡量本業的獲利能力好壞的第二個指標。不只考慮生產效率,也把內部管理的效率也納進來了,包括存貨的管理,應收帳款的管理的效率都會在營業利益率這個比率所涵蓋。
所以營業利益率與毛利率比較起來,營業利益率比較能夠呈現這家公司本業的獲利能力。因為一家公司的成本不只原物料的成本,現場作業員的成本,總公司的事務員及事務所成本都應該考慮在內。
夲業的營業利益算出來後,在計算營業外的收支。什麼是營業外收支,例如長期投資收入,或是操作外匯的損益,利息支出及利息收入,以及處分資產利益就損失,及訴訟的理賠收入或支出,像華航2010年第三季就賠了12.5億台幣的和解金,這些都是營業外收支,營業外收支加總後就是稅前淨利。稅前淨利除以營業收入就是稅前純益率。
稅前純益還要扣掉每年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得到稅後淨利。99年所得稅率由25%降到17%,所以99年的稅後淨利率應該會比98年的稅後淨利率來得高。
然而投資人不用高興的太早,萬一你投資錯誤套牢,短期投資人變成長期投資人,企業就會配現金股息給你,然後由於營所稅的降低,可扣抵稅額也降低,因而你本來可以退稅的,可能變成必須補稅。
原來25%的稅率,如果賺4元,繳了1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剩下3元的現金股息都配給股東,所以每一元的現金股息可以獲配33.3%的可扣抵稅額
但是到了99年度,也就是100年以後配的現金股息,由於原來100元繳25元的稅,剩75元,所以可扣抵稅率為25元除以75元,為33.33%。當營所稅率變成17%,100元繳了17元的營所稅,剩下83元分給股東,可扣抵稅率變成17元除以83元,變成20.48%的可扣抵稅率。
稅後淨利率除以營業收入,就是稅後純益率,也是純益率,又叫邊際利潤率。

而股東權益報酬率是稅後淨利除以股東權益,就是ROE。
假設稅後淨利為NI(net income),股東權益為E(equity),ROE = NI / E
又可以改寫成 ROE = NI / S * S / A * A / E
其中S(sales)是營業收入,A( assets)是資產。
NI / S 是稅後淨利除以營業收入,就是純益率。
S / A 是營業收入除以總資產,就是總資產週轉率。代表這家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去做多少生意,就是資產創造營收的能力。總資產週轉率越高越好,一樣是100萬總資產的公司,如果可以創造200萬的營收,總資產周轉率為200%,如果只能創造100萬的營收,總資產週轉率只有100%,前者運用資產的能力較佳,經營績效也較好。如果你是股東,當然認為總資產週轉率200%的公司總經理的經營能力比較強。這就是一家公司的營業能力與資產管理的能力。
而A / E 是總資產除以股東權益,就是權益乘數。一般來說比較穩健的股東比較喜歡權益乘數低一點,因為權益乘數高表是負債表率高,如果穩健的裁武結構,不要有太多的舉債,權益乘數就要低一點。但是如果ROA的報酬率大於舉債成本,就可以將權益乘數提高,用外部的舉債來替股東賺取報酬。
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可以由代表企業的獲利能力的稅後純益率(NI/S),以及代表企業管理能力的總資產轉率(S/A),以及代表企業財務結構的權益乘數(A/E),三者所組成。當企業在景氣的高峰時,如果是藉由舉債來增加權益乘數,創造較高的ROE,也就是ROE不是由企業的獲利能力(NI/S)所推動,那麼景氣不在好時,不但不能增加ROE,反而因為高舉債而必須負擔較高利息,ROE會迅速下滑,這是分析者所必須警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nance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